江西万通高级技工学校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文件

江西省 2019 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道德与法治学科说明

 江西省 2019 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道德与法治学科说明
江西省 2019 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道德与法治学科说明,主要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年版)》和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的《青少年法治
教育大纲》精神,结合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要求以及江西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而拟定。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继续坚持“德育为魂、发展为本、能力为重、生活为基、智慧为上、特色为求”的命题原则,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努力使试题有利于引导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为书面开卷考试;考试时间内,考生不得有讨论、交流资料等行为;全卷满分为70 分;考试时间道德与法治与历史共为 120 分钟。
(二)试卷内容比例与难度
1.内容比例:
2.难度系数设定为 0.65 左右,易、中、难的比例设定为 6:3:1。
(三)题型说明
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试卷由四大题型组成:
1.单项选择
每小题只有一个较符合题意的选项,将所选选项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第 1~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2.简要回答
答题时简明扼要,条理清楚。第 13、14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3.概括与评析
概括:分析材料的真正意义,自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 分。
评析:结合材料,抓住关键,层次清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分析和评论,8 分。
5.探究与实践
答题时应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实践,12 分。
(四)阅卷要求
1.评阅人员应熟悉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熟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内容 占分比
1 道德、心理 16分左右
2 法治 28分左右
3 国情 20分左右
4 时事 6分左右 了解教学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或教研员。
2.对主观性试题的评阅,阅卷人员应认真分析试题立意、答题要点和评分说明,明确试题考查意图,可适度兼顾当地考生所使用的版本教材的答案表述,但不得随意改变试题考查愿意和放松作答标准(如:属于同一方面的作答不得重复计分)。对于确属有独到见解的答题和开放性问题的答题,阅卷人员应认真分析学生答题中知识、能力水平和道德与法治素质,酌情赋分。
3.采取阅卷质量责任制。主观性试题应当两人以上评阅。各地应结合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评阅方式。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目标要求
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目标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考查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包括由低到高的八个层次,较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要求。具体如下:
(1)记忆:再认或再现相关概念、原理、观点或事实。
(2)理解:从事实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释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的内涵与外延;辨别不同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比较发现其异同;对相关表述或事实进行归纳和概括;用不同的词句或形式转换表述概念、观点或信息;将具体事例与相关知识建立联系。
(3)分析:将一个综合性信息分解成若干要素、部分或层次;把握要素之间、部分之间和层次之间的关系。
(4)应用:正确调用某个概念、原理或观点,描述和阐释情境中的现象和事实,说明事物存在的依据和问题解决的办法。
(5)综合:掌握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和联系,调用多个知识综合阐释和解决问题;将知识或事实的相关要素或局部进行重组,形成一个新的结构。
(6)论证:运用多个知识或从多个层面,通过分析与综合,有条理地论述、证明事物存在的依据、价值或发展的条件、过程和结果。
(7)评价:对有关认识问题或行为问题进行客观、全面、辩证地价值判断和意义评估,符合逻辑地证明自己判断的依据,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
(8)探究:根据已知的条件推断结果、根据结果推断需要的相关条件、根据已有事实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态;在一定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以上目标,应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和初中学生认知水平与特点加以把握。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四个层次:
(1)接受与认同:能够接受和认同道德与法治课程及教学过程提出的情感目标要求。
(2)体验与感悟:能够通过生活情景和有关信息体验到良好的情感,感悟事物价值、生活意义和人生道理,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3)判断与选择:能够正确判断事物的真伪、善恶、美丑;能够立足正确的立场,用良好思想情感和正确价值标准指导自己的价值选择,认识和解决问题。
(4)参与与展现:能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参与社会生活和道德实践;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通过行为和语言将积极情感、正确态度和科学价值观自然展现出来。
以上目标,应根据课程相关要求和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经验加以把握,并在考试命题中加强渗透。
(二)内容范围考试内容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年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依据,参考在我省范围使用的多种版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含统编教材)确定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
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要求,高一层次的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各层次要求主要通过行为动词来呈现,这些动词指向学生学习的不同水平,其中能力要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内在地包含了知识内容要求。
具体考点内容如下:
1.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自信自强,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2.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3.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4.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5.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6.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
7.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8.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
9.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与社会价值;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10.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和法律;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1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12.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了解违法和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13.知道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1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参与民主生活。
15.坚持宪法至上。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公民要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6.理解权利义务。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要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17.我国基本制度。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8.我国国家机构。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明确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知道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知道行政机关的职权;知道人民法院和人民检
察院的性质和职权。
19.尊重自由平等。了解自由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知道如何珍视自由和践行平等。
20.维护公平正义。知道公平和正义的含义和价值,树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意识;知道如何坚守公平、守护正义。
2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22.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3.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当代中国较鲜明的特色。
24.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理解创新驱动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5.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6.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27.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28.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29.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愿和意识。
30.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青少年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